天气预报: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高考辅导
             学海导航
             新课标实践
             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
             特长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三生有幸讲乐天
发布日期:2012-12-26 发稿人:英语组 李长治
唐代诗歌为世人所重,七言五言,古风乐府横空出世,流光溢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王昌龄,张九龄,一个个文化的高峰,壁立千仞,令人高山仰止,在众多的大唐诗人中,我最喜欢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睿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的伤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白居易的寂寞。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白居易的唯美,“待到菊黄佳酿熟,于君一醉一陶然”是白居易的乐天。喜欢白居易,不是说说儿而已。
毕业以后,我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英语教师,终日埋头在ABCDEFG里,沉浸在主谓宾和主系表里,如此经年,一时间忘却了还有一位这么文采绝世又至真至纯的朋友依然寂寞了许久、等待了许久。还是学校里分来的任务,让我有机会重新静下心来,细读那本早已落尘渐满的《白居易诗集》,在夜深人静时,低声吟诵他曾温暖过我的诗行,一如当年,在外求学,春愁黯黯独成眠的日子。所以才有了后来这次不是讲座的讲座。我不是语文老师,没有科班出身的功底优势,但我尽我所能从人性的角度去还原我最敬仰的诗人,我也不是历史老师,很难像“乾嘉学派”的训诂大家那样处处有来历。但我尽力给大家带来文学的享受。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歌的百花深处,一起走进这位一代诗魔的内心深处。
 
居易其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少年时读书刻苦。29岁于元稹同中进士。此后多年,两人志同道合,诗书唱和,名震天小,世称元白。永贞革新中于刘禹锡,柳宗元关系亲密。元和四年,与元稹、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元和十年,因言获罪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久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曾在西湖筑堤蓄水,后人为了纪念他,命名为白堤。以吏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才华横溢
       白居易的才华很高,而且为世人所重。在唐代整个诗人集体中难有望其项背者,他在《与元九书》里说“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字、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意思是说,我刚出生六七个月,奶妈抱我在竖屏前,指给我之和无字,我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心里已经记住了,后来有人问我这两个字,试了百十回,都只不错。在在他十岁那年,朝廷讨伐平卢留后李纳,白季庚奉命出任徐州别驾,与徐州刺史一起抗敌,就让小居易独自一人离家到越中去避难,期间历经六年。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因思念家中的兄弟,托人送了一封家书到徐州,并在信中写下了第一首传世诗《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 
  
故图望断欲何如?楚水吾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这封家书让白季庚看到了萌芽的诗才正在居易身上显现光彩,便鼓励他去长安拜见当朝著作郎著名诗人顾况。关于拜见顾况的情况,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在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这样记载:
顾况见了这位年纪尚轻的学子,问其姓名,对之以白居易,顾老先生调侃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意思是说,长安物价很高,要想在长安长住下来,大不容易啊。可是当他读到白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老先生立刻一改前言,夸奖白居易说:有才如此,居有何难。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一出,立刻引起整个长安的轰动,轰动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长安酷暑,达官贵人花巨资买冰以消暑,而白居易在长安所到之处,人们都以冰相赠,相当于免费吃冰激凌了。盛世长安,到处传唱着这位少年的诗歌。是年,白居易十六岁而已。
性情中人,知己众多
通过翻阅书籍资料,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白居易一生有许多知己朋友,虽然现实中也许他的朋友不是最多,但在现有的资料中当中有如此庞大朋友圈的人,经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有多数人背过的第一首古诗作者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出自他写的《悯农》二首。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还有“斯是陋室,唯我德馨”的刘二十八使君刘梦得。几个人,任何一个人都足以震动整个文坛,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明星大腕,他们在一起,或诗书唱和,或寄情山水,或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留下了许多的文坛佳话,而从这些佳话的背后,我看到了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至情至性的灵魂,他们不是名人,不是历史,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他们是人,像邻居,像朋友,在初冬的雪夜,不约而至。在《龙文鞭影》萧良有记述:白居易晚年放意诗酒,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容,韦楚为山水友,刘梦得为诗友,皇甫明之为酒友。又与张浑、刘真、郑据、卢真、卢贞等年高不仕者,共结香山社,日为赋诗宴集,人争慕之。有一起游玩的“驴友”,有一起写诗作文的文友,还有一起把酒言欢的酒友,而且家里还有小蛮和樊素等红颜知己。白居易这位老先生真是会享受啊,《旧唐书》里说白居易: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曲未竟,而乐天陶然石上矣,不由得令我想起了李太白的一首诗: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从中可知白居易的真性情。
在朋友中最为亲近者有两人,一个元稹,一个刘禹锡。唐代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碰巧的是,每一时期都有诗人做代表。初唐有四杰,王杨卢骆,盛唐有李杜,中唐有元白,晚唐有小李杜,元白并称,一方面是两人文学水平旗鼓相当,更因为两人的金兰之情。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而元稹早在五个月前也已经被贬,出城之时,想起老友,作一首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寄给了远方的挚友。而元稹读罢此诗,替好友担心不已,并写了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意思是本来多病快死的人,听说朋友被贬九江,都从床上跳起来了。白居易读到后很感动,多次说:每读之,泪如雨下。大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死在武昌军节度使任上,终年五十三岁。噩耗传至洛阳,白居易一恸之后,万感交怀白居易亲自到灵前祭奠,随祭文作哀词二首,其一曰;“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妻孥亲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其二曰: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精灵殁有神。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埃尘。(见《白居易集》952页《祭微之文》)
元稹死后,白居易多年对老友念念不忘,对老友的情谊金石胶漆,未足为喻。后又结识了刘禹锡,实际上两人彼此仰慕已久,恨未谋面,白居易刘禹锡二人第一次扬州见面,亲热无比,悲喜交加。宴会上白居易亲自把箸击盘,慷慨悲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见《白居易集》第853页)
刘禹锡听了白居易所吟之诗非常感动,即席回赠白居易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都是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据说两人见面时颇有戏剧性,刘禹锡为人风流倜傥,且性格直爽,对白居易这人16岁就名震京师的大才子更是仰慕已久,本以为白诗人得是一个大帅哥,结果见面后不是这么回事,瘦弱矮小,满脸皱纹,头发稀疏半秃,惊为天人。不由得问了句这就是白乐天吗?白居易自我解嘲说: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其实这几句话出自《与元九书》,这个情节不过是后人的玩笑,但从中可知,白居易这位一代大诗人,容貌确实不敢恭维。两人一见如故,诗书唱和,遂成挚友。白居易在刘禹锡去世后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云:
四海齐名白与刘, 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 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 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 应共微之地下游。
诗中回顾了两人多年的交情,赞美了刘禹锡的才华与操守,最后又联想到另一位早逝的老朋友元稹,希望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能在另一个世界结伴同行。
诗酒人生,济世情怀
        白居易一生嗜酒如命,不仅有酒友,而且有酒诗,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比较出名的一首是《问刘十九,写给刘禹锡的族兄刘禹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方勺在《泊宅编》写道: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而我个人最喜欢得来两句则是: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曾经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醉吟先生》这篇文可是大大的有名,很多人推崇备至: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白老爷子也因此有了另一个大号:醉吟先生。据说白居易死后,河南尹,将此文刻于巨石之上,拜祭的人每到此,必以酒敬之,以至于巨石终年不干。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是个奇迹。当然这是白居易的人格魅力使然。
 
         而白居易的人格魅力不仅在酒更在于他的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现在咱们看看白居易的官场生涯,用现在的话说,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29岁中进士
30岁秘书省校书郎
35岁周至县尉(长恨歌)
36岁翰林学士 37门下省左拾遗
44江州司马 47忠州刺史 49 中书舍人
后外放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白居易为官一生,有文人的孤直他曾经写了篇《养竹记》以明其志: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他内官外官都当过,在皇帝身边时,多次直言上谏,反映百姓疾苦,官僚腐败,和制度的不合理。并多次因言获罪,但他始终努力做到一点: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被贬后也没向其他人那样自怨自艾,颓废彷徨,在地方上做出很大政绩。每次离任时,百姓送万民伞,以泪送别
即使在晚年隐居香山的时候,还不忘发挥余热,向朝廷举荐后进人才,捐资整理洛水险滩,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白园里,白居易墓前香火连绵,便是明证。白居易一个诗人而已,但他把文人的济世情怀演绎到了极致,虽然多次贬黜,但始终坚持信仰。
与李白的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同,他就在朝为官,偶尔放情山水,但始终为民请命。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杜甫也不同,杜老先生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但鉴于自己只当过工部员外郎这种建设部小职员这种闲职,很难为百姓做点实事。白居易曾任地方大员,在西湖筑堤蓄水,便利黎民就是为人称道的实际工作。
我始终认为,读书人都有种与生俱来的济世情怀,悲天悯人,积极入世,我希望通过讲述白居易的人生,能给一些启示,始终有一颗救世的心,也许你现在生活的很悲惨,也许你正在学习的低谷,也许你所处的环境是风刀雪剑,也许你正不为人所理解,也许你家庭清贫深深感觉脸上无光,但是请你记住:想白居易一样,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从文学里汲取向上的力量,为梦想记,为百姓记,牢记读书人的操守与理想,宋人张载曾总结出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乐天诗歌,开讽喻诗之先河
讽喻者,刺美见事也,就是看到的事实写入诗中让当事者看到。
他的讽喻诗的宗旨是他写过的一句话: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于是白居易的讽喻诗很收当时的欢迎,元稹,李绅,纷纷效仿,汇成一股文学革命的洪流,直接引起新乐府的运动,与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推动了整个唐代的文学发展,一扫当时浮华铺陈的文风,代表作品有《秦中吟》,《卖炭翁》等,有人也学会说,这种救世论事的诗歌一定平铺直叙,缺乏美感,但事实恰前相反,白居易就是把人人眼中所有的事情写到了“人人笔下所无”的境界,所以他是几乎任何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并且除讽喻诗外,爱情诗也是白居易的拿手活儿:
原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原作深山林,数枝连理生。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白居易37岁才和杨汝士的妹妹结婚,典型的晚婚。但结婚前就写了这些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甚至还写出《长恨歌》这种美轮美奂的爱情长诗,开始我很纳闷,这是为何?后来读白居易的诗集才知道,他也有一位红颜知己,那是他19岁在符离邻家女孩湘灵,俩人感情深厚情同生死,但终因白居易母亲的反对而无疾而终,但白居易多年难忘这段情感,发誓孤独终老,并写下许多感人的情诗,“生别离,生别离,忧从何来无断绝。”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长恨歌的影子。直到37岁,才在亲人和朋友的劝说下结婚。白居易专情如此,每读至此一节,我都黯然伤神。
生前身后名
        白居易75岁病逝,葬于洛阳香山琵琶峰,他提携过的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李忱很敬重白居易,听到噩耗,含泪写下《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皇帝写祭文的礼遇在历史上很少,在当时留下了“诗仙”的美誉。后人都以诗仙来称颂白居易。直到清代赵翼将此名号给了李白,人们只知道李白诗仙之名,而模糊了真正的诗仙主人。虽然国人不知,但日本始终牢记,并把白居易尊为日本最敬仰的诗人,在香山白园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伟大的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全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的贡献恩重如山。每年都有日本人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拜祭白老先生,我就亲眼所见,一个日本人在墓前认真跪拜,一如拜见他们的天皇,虔诚地令人感动。
我虽然一直教授英语课,也在传道授业解惑,但一直有个梦想,能够真正的上语文课,领着孩子们走进文学的殿堂,领略诗歌文字的魅力,感悟诗人才子们的济世情怀,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我以为这个愿望今生无缘,但等来世了,谁料想人生充满了惊喜,终于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文学梦想。更惊喜地是我最爱的是白居易,他才从黄灯古卷里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惊喜。得讲乐天,三生有幸矣!
 
 

Copyright(C) 南宫中学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8825号-1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育才路 邮政编码:055750 Email:ngschool@163.com 联系电话:0319-5222592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