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
             高考辅导
             学海导航
             新课标实践
             教学反思
             校本课程
             特长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春闺梦赏析
发布日期:2012-03-31 发稿人:语文组 刘爱然
春闺梦是程派京剧的代表作,寄予了程砚秋的愿望与心血。它的突出之处在于不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也不是和和美美团圆美满的大结局,而是和《红楼梦》《桃花扇》一样的悲剧结局,尼采说过悲剧是抓住人心的最好艺术,也是最震撼人心的艺术。
程派京剧是由京剧大师程砚秋开创的京剧流派,因其唱腔的委婉缠绵,婉转悠扬而深入人心,程砚秋和梅派梅兰芳,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被称为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们四位大师都因长相清秀,扮相清丽,唱念做打样样齐全而闻名梨园的。其中尚派的尚小云是河北南宫人,也就是我们南宫的老乡。
程砚秋鉴于当时中国政局不稳,内战连绵,百姓生活疾苦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的戏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荒山泪和春闺梦。春闺梦是程砚秋和他的编剧们于1931年创作的,反对军阀内战反对战争的一部戏曲。戏曲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震撼了梨园。也深深的感染了中国人们,达到了艺术为人生社会服务的目的。
春闺梦的题目命名源于唐诗《陇西行》,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是一首反对战争的诗歌,宣誓报效祖国,杀敌视死如归,一场战役下来,五千男儿丧命尘埃。前两句诗歌气势恢宏,战士杀敌报国的气概气壮山河,后两句诗风一转,可怜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仍然是家中妻子梦中梦见团圆的亲人啊。后两句读来,令人伤感,什么战争的残酷,什么豪情,都没有意义了,只是生命的关注,情感的牵挂,没有了生命,还谈什么呢,所有战争不重要,人命才是最终要。
春闺梦的故事梗概是假托东汉末年,佣兵一方的大将公孙瓒和大将刘渝为了争夺土地,发动内战,造成河北一带,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戏曲中心人物是王恢和张氏新婚刚三日,王恢就被抓去打仗,一去就是一年,杳无音讯,家中妻子张氏日夜思念,这一日,春日迟迟,张氏触景生情,恍然入梦,梦中丈夫凯旋回来了,正当夫妻团圆之际,战火又起,丈夫又被抓到前去打仗,张氏情急之中,追至战场,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然后一梦惊醒的故事。
整个故事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太多的波澜,只是一梦,一梦的喜于一梦的悲,通过悲与喜的对比,揭露了战争的可恨,团圆的可贵。王国维曾经说过,真正的大作,是情也真,言也切,无需过多的雕饰,自然而至真性情,大境界。春闺梦就是这种无需雕饰,全凭一腔热血,一管真情打动观众的。
春闺梦能成为程派的经典之作,源于艺术上的成熟。艺术上,一是戏文具有诗情画意美,二是用综合感官描述战场的凄怆残酷,三是全局以对比艺术贯穿始终。
戏文诗情画意之美。欣赏夫妻团员一段视频。
终朝如醉还如病,苦依熏笼坐到明。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可怜侬在深闺等,海棠开日我想到如今。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我家中肠断的人!毕竟男儿多薄幸,误人两字是功名;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那假恩情
“去时陌上花如锦”一句源自五代十国是吴越王钱缪和他的王妃戴氏之间的故事。钱缪出身贫寒,戴氏跟随他南征北战颠沛流离,后来终于做了吴越王,钱缪对他的结发妻子是一往情深,每年春天戴氏总要回娘家居住一段时间,这一年,戴氏又回到了娘家,钱缪想念他的妻子,给她写了一封短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是,路上的花开了,姹紫嫣红甚是好看,你可以一边观赏路上的风景,一边慢慢回家了。语言中没有说思念的意思,但是字字都是思念。但是却情谊深深。这短短的一句话,迅速的传遍了全国,并经久不衰,羡煞了后代才子佳人。春闺梦引用了这句话,正形象刻画了张氏思念丈夫,渴望与其团圆的心声。
今日楼头柳又青化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刻画了一位不知人间疾苦的妇女,在春日融融中梳洗打扮好登上了高楼,极目远眺,看到外面杨柳青青,游人如织,男男女女,踏春游春,很是美满幸福,突然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异地他乡求取功名,不能陪伴自己度过这良辰美景,于是后悔叫夫婿寻觅功名啊。也首诗准确的刻画了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而春闺梦中引用这句也恰到好处的刻画了张氏的心声。后来戏文中还有一句,毕竟男儿多薄幸,误人两字是功名,也有抱怨之意。当然并不是反对男子们出去建功立业,春闺梦的境界不同于一般的闺怨诗歌,她是借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但对不义的战争。与和平时期女子单纯的思念是不同的,境界又深一层。
海棠开日我就想到了如今。戏文选择了海棠花的意象,海棠花意象在中国诗歌文化中代表着女子的美好青春,也代表着青春易逝。游龙戏凤好人家,歹人家,不该鬓插海棠花。扭扭捏捏真可爱,风流都在这朵海棠花。选段中就准确的用了第一种意象,就是女子美丽的青春年华。一朵海棠花把李凤姐姣好的面容,活泼的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红楼梦中有个海棠诗社,一日,白海棠花盛开了,众姐妹们就吟诗寄情,其中黛玉的诗歌是“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托海棠花的表达了自己的命运,青春易逝,西风惨烈,花朵飘零,夜色沉沉,可悲可叹。史湘云写下了“幽情欲向嫦娥祈,无奈虚廓夜色深”,其中虚廓夜色深与倦倚西风夜已昏艺术感染力相同。
我只是从这三句戏文中来分析春闺梦的诗情画意美,如果回归全剧,可以说,句句经典,句句匠心独运。就不一一分析了。
春闺梦中最值得让人称道的还有描绘画面的手法,张氏梦入战场的一幕,观众仿佛深入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效果。戏文精选“一霎时顿觉得身躯寒冷,没来由一阵阵扑鼻血腥。那不是草间人饥乌坐等,还留着一条儿青布衣襟;见残骸俱裹着模糊血影,最可叹那箭穿胸,刀断臂,粉身糜体,临到死还不知为着何因?那不是破头颅目还未瞑,更有那死人须还结坚冰。寡人妻孤人子谁来存问?这骷骸几万千全不知名。隔河流有无数鬼声凄警,鸣啾啾,和切切,似诉说,冤魂惨苦,愿将军罢内战及早休兵”视频赏析。
凡是大家之作,相似者总有异曲同工之妙,1993年世界普策利摄影获奖作品“饥饿的男孩”(图片)与春闺梦“那不是草间人饥乌坐等,还留着一条儿青布衣襟;”并肩而立。看那萧瑟凄冷的战场上,乱草中不是躺着一个伤兵吗?离他不远之处,有群饥饿的乌鸦等待啄食他的躯体,而他的身上还穿着妻子给他缝制的青布衣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萦绕在妻子梦中的男子啊,已经战死沙场了。
“寡人妻孤人子谁来存问?这骷骸几万千全不知名。”一句反问,谁来关心阵亡军人亲属的悲惨生活?不知名的骨骸也是别人朝思暮盼的亲人,怎能视百姓生命如草芥?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珍惜,每一个血肉之躯都应尊重。如果没有战争,他们都会是过着相亲相爱或平静或波澜的世俗生活。狗儿欢跳,孩子们嬉戏,山坡上油菜花蔓延到天边……
春闺梦全剧结构完整,通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梦境团聚喜与梦境分别悲的强烈冲击力,震撼了很多的观众。把全剧的主旨表现的淋漓尽致。全剧主旨“《春闺梦》借张氏因思念丈夫王恢,恍然入梦,梦中相见,梦中分别的故事,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声。”
一部经典的作品,总是寄予了作者的济世情怀。这种情怀,就是读书人身上的责任,也是艺术家的良知。
 

Copyright(C) 南宫中学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3018825号-1
地址:河北省南宫市育才路 邮政编码:055750 Email:ngschool@163.com 联系电话:0319-5222592
建议分辨率:1024*768 技术支持:河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