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很荣幸有今天这个机会,我是个教物理的老师,喜欢读《红楼梦》,也有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文字曾在报刊上发表,所以我今天有信心站在这里。但是,在这么多学问精深的领导和语文教师面前,我还是要承认,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很浅显,希望能通过这次交流得到大家的指正!对于一些内行人来说,我看到的只是《红楼梦》的热闹,但我认为所有的门道都是从看热闹开始的。
所有深入诉研究都起于看热闹,看门道是看,看热闹也是看。热闹看得多了,也就能慢慢地悟出其中的门道。
2、今天我要说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这有点像“七环节”教学中的揭示目标这一步,只是,这里揭示的是内容。
熟读过《红楼梦》的人,在读《红楼梦》之前的文学作品时,很容易能看出来《红楼梦》受到了哪些影响。《红楼梦》继承了前人文化,我们今天又在继承《红楼梦》的文化,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说我有什么成就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其实,我们亲近名著的过程其实也都是往巨人的肩膀上站的过程。只是——
如果自己太矮小,即使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还是显不着自己,巨人的肩膀上有那么多人,想要显出来,还得自身也足够高大才行。
4、我们先来看《三言》、《两拍》对《红楼梦》情节的影响,同学们都知道三言是哪三言是吧?也知道两拍是哪两拍吧?说来好笑,我跟孙东方老师是好朋友,每当听她说在读什么书时,我就也赶紧去读,有一次听她说在读《三言》、《两拍》,就赶紧去我爸的书架上找,先读《三言》,再读《初拍》和《二拍》,读完之后,还去找《三拍》,没找着,当时心里还纳闷,后来才知道了:言是三言,拍却是拍了两下!
我想,我闹出的笑话对同学们来说也应该有一点儿启示:这些书如果你读过,有些知识对你来说就是基本常识,不用背也不用记,你就知道;而那些从书本上得来背了又背,记了又记的事,最终还是很容易忘记。
除了读书,行路也可以增长见识。每年暑假,我都带我家小孩儿出去旅游,有一天他跟我说:上课时老师打出的一张幻灯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那是天坛!而他就能说出来:那是天坛里的祈年殿,只是经常用来当作天坛的象征。为什么他能说的这么准确?因为他去过天坛,对别人来说是知识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常识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把对别人来说的知识都变成常识了,你的人生就会比别人丰富,你的胸怀就会比别人宽广。
5、《醒世恒言》第四卷《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痴爱花草的人在花园中遇到了诸位花神与风神间的一场争执,并出手相救于花神。
一、以花喻女子。这个故事开了先例,《红楼梦》将之发扬光大。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曹公借行酒令时各位女子抽到的花名签子,对各位女子的性情、品格进行了描绘,并以花语预示了她们的经历和命运。宝钗抽到的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作批,表示她富贵大方,却又时而“无情”;探春抽到的是瑶池仙品之杏花,以“日边红杏倚云栽”作批,喻其将远嫁高门;李纨抽到的是霜晓寒姿的梅花,以“竹篱茅舍自甘心”作批,这也正是她一贯的处世态度;湘云抽到的是香梦沉酣之海棠花,并以“只恐夜深花睡去”作批,则是直接将花语与她在海棠花下醉眠联系起来;麝月抽的是韶华胜极的荼蘼,并以“开到荼蘼花事了”作批,暗示她是最后留在宝玉身边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是在现实中最后留在曹公身边的人);香菱抽得的是联春绕瑞之并蒂花,以“连理枝头花正开”作批,似乎作者的原意是想给她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应该让她有跟薛蟠和谐的时候,并生下了儿子;黛玉抽到的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以“莫怨东风当自嗟”作批,明确地指出来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命运跟外在环境有关,更跟她自身的性格有关,——要不是如此的多愁善感,她的身体状态也不至于如此地每况愈下,要是她能健康地活着,也许,最终的命运就是另一种结果了呢!袭人抽到的是武陵别景中的桃花,以“桃红又是一年春”作批,这正与她后来又离开宝玉嫁于别人相呼应。
二、林黛玉姓林的原因。故事中对封十八姨是这样描述的: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林下风气”形容一个人体态秀美,仪态端庄,举止优雅,曹雪芹将他最为喜爱的女主角定为林姓,很可能就是受了此说的影响。
三、黛玉葬花的初级版。这个故事中处理落花的方式是将其装入净瓮中深埋地下,并明确以“葬花”名之,这应该是黛玉葬花的初级版。
6、《醒世恒言》第三十二卷《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这个故事说的是黄秀才将自己的传家宝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老道,后来在老道和另一个僧人的帮助下,终于与自己的意中人团聚。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点与《红楼梦》相通,一是玉马坠与《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一样作为重要道具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二是一僧一道,救人于尘俗的形式 ;三是一生只等一个人的爱情观。这在那个允许男子妻妾成群的时代是非常难得的,武侠小说的大师金庸先生就以调侃的笔调让他笔下的人物韦小宝一口气娶了七个老婆,并且排名不分前后。
当然,《红楼梦》中那块宝玉只在宝玉身上,就是丢了也是不知去了哪里,没有跟女主角林黛玉发生过任何瓜葛。而在这个故事中,玉马坠曾一度出现在女主人公韩玉娥的手中,还曾帮她脱险。也许,曹公这样安排也就是为了暗示林黛玉与宝玉并不能终成眷属。
7、《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是个典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里有三点与《红楼梦》中的情节相似:一是曹姨这个人的身份与《红楼梦》中尤氏的身份相似;二是捡手绢的情节,一个男生拾到了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的手绢,想通过这条手绢去认识这个女孩子;三、用诗文来表达情感。在这个故事中王娇鸾仿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写进诗中,而《红楼梦》中模仿的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我们一块来看一下林黛玉《秋窗风雨夕》的主要内容:秋窗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霜秋不尽,更觉风雨助凄凉。
10、唐诗与宋词对《红楼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能诗能词的文章好手。
11、林黛玉还有一首写柳絮的词,与《红楼梦》判词中的“堪怜咏絮才”遥相呼应。而且,同学们也知道在古代形容女子有才常用的是“咏絮才”。
唐多令《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谁去,忍淹留。
11、儒道释三家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当然也影响了《红楼梦》。儒家有主要精神之一积极的入世态度,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异类,因他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男子应该以“仕途经济”为主攻方向,而贾宝玉偏偏对做官不感兴趣,这让他的父亲很是失望,因为按儒家的思想,一个有才能的人要将服务于社会当作正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封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当个官儿,挣点钱儿娶个媳妇生个孩儿。
而道家思想则针对这几点进行了反驳,《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是这样说的: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道家对《红楼梦》的影响体现主要以下几点: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会让人看到聪明人的下场,贾宝玉最终的出家会让人看到挚诚人的命运,而《红楼梦》中《好了歌》的“昨怜破袄短,今嫌紫蟒长”和“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等句子,能让我看到人活着不管做了多少,得到多少,最终都将“白茫茫一场大雪真干净”,尽力而为是一种的散淡情怀。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道家的思想并不全是消极,否则也流传不了这么久远。道家思想讲得更多的是尽力而为就可以无愧无悔,而不是拼命地去争抢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佛家轮回体现在《红楼梦》中,所有薄命的女子都是天上的花神,早夭的晴雯就是去天上司管芙蓉花的(虽然是以小丫头顺口胡诌的形式写出来的,却也代表了作者和读者的愿望。)。世间的灵秀聪敏的女孩儿都是天上的司花女神,她们的死,只是归位而已,这让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又得到了一丝丝的安慰。曹雪芹就是这样将美的东西一一打碎在人们面前,让人被那悲剧所震撼,又给人一种希望,让读者意识到美的价值。
就像这次讲座:我知道在咱们学校讲《红楼梦》我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教学处安排做件事的时候还是没拒绝,这是儒家精神;我虽然讲得不是最好,但是我认真做了,就能无愧无悔,这是道家意思;上周决定这个系列讲座由我开头时我又觉得好怕,转念一想,早点讲能让这事早点过去,即便讲完之后同学们把臭鸡蛋都砸到我身上,早点砸也能早点洗衣服啊!——问同学们一声,你们今天带臭鸡蛋来了吗?那我就放心了。下次可以带。
发现作者受到影响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隔着时空的会心一笑。
12、爱情的层次,《红楼梦》有多个主题,爱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所以,讲《红楼梦》一宁要讲爱情。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多是通过吵架来表现的,。
在这里先要简要介绍一下:贾宝玉是贾府中的公子,不但家里有财有势,还深得贾府中一把手贾老太太的喜欢;林黛玉是贾宝玉姑姑家的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家的表姐,在封建社会,表亲是可以结为夫妻的,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小姐都长期居住在贾府中,二人对贾宝玉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爱慕之心。
爱情的第一个层次:情初生时不放心
在《红楼梦》第九回中,宝玉新学期开学,兴冲冲一一辞别贾母、贾政、王夫人,还专门到黛玉房中作别,黛玉在他起身要走时叫住他问:“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来?”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去了。
宝玉知道这是黛玉对他的试探,但他觉得黛玉作为贵族小姐,足不出户,没有机会与其他男生相识,不会爱上别人,他对黛玉很放心,而林黛玉时时记着还有个宝姐姐,不放心哪!
所以他只是一笑而去。
爱情的第二个层次:有情在,就可以不讲理
《红楼梦》第二十回,宝玉只说了一句:在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就冷笑:我说呢,亏了是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往下,黛玉说得话很重,甚至说出了“我死跟你何干”,让旁观者觉得不解:贾宝玉就去薛宝钗那里坐一会儿,你值当的就去死吗?宝玉却深知宝钗是黛玉的心病,一句难听的说都不敢说。
黛玉一着急,就说出了真心话: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对答:我也是为的是我的心,你难道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话说至此,黛玉满意了,不吵了。黛玉为什么敢于对宝玉不讲理,因为她知道宝玉对她是以真情相待,有情在,就可以不讲理。
我在家里有时候也无理取闹,有时我儿子实在看不过去了,跟他爸说:“别理她,女的,就这样。”——孩子还小,他不明白无理取闹是一个幸福女人特有的权利!
黛玉也不敢讲理的时候,我们来看爱情的第三个层次:
爱情的第三个层次:趣由情生
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林黛玉眼见宝钗进了宝玉住的怡红院,自己去时却关了门,叫门也叫不开,小丫环不但不给她开门,还说是宝玉不让开的。这一下黛玉就傻了眼,不吵不闹了,只好,转身,回去,哭。
第二天黛玉才知道这是个误会,于是将怨气一并发作出来,又是一次大吵。
可见,只有情在,才有吵架的兴趣。
常见夫妻二人热热闹闹地又吵又闹,却是离不了婚的。
到哪一天不吵了,一张纸往眼前一拍,一脸平静地说:“签字吧!”——离婚协议书。
爱情的第四个层次:吵出真情来
在《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张道士要给宝玉提亲,宝玉和黛玉心里都不痛快,当然又要吵上一架。
闹得很厉害,贾府上下都惊动了。
怎么和解的呢?是因为贾母说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俩才明白,原来他们为对方而生气是因为他们是一对冤家!这话由贾母说出来,显然是明白他二人的心事的,家里的一把手要是同意他二人的婚事,也就不用担心了。
这是他俩最后一次怄气了,隔了几日,宝玉便说出了“你放心”这三个字来,至此,宝黛之间的爱情由互相试探的阶段进入互相信任的阶段。
爱情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主题,可翻遍《红楼梦》贾宝玉跟林黛玉之间最贴心的情话也就是这一句:“你放心。”(摘自本人作品《从宝黛吵架看爱情的层次》,发表于《椰城》2009年12月)
我当年读《红楼梦》的时候也是想找一个也跟我一样喜欢读《红楼梦》的人作为人生伴侣的,但是没找着,只好将就了。不过,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我们的家庭十分稳固,这是因为我发现这个不读《红楼梦》的人居然会说:“你放心”这三个字,我们家的经典对白是:他问:“你今天几点下课啊?”我答:“十二点。”他就会说:“到时候我给你把饭做熟,你放心。”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别讲了《红楼梦》中的爱情,你就有青春萌动,你现在还没有能力让人放心的。
咱们今天的六个主题中,已经详细地讲了前两个,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四个主题讲得会简略一些。
13、通过对《红楼梦》中爱情的分析,我们都看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其实对《红楼梦》不是特别了解的人也知道林黛玉的《葬花吟》。给人的感觉是又觉得林黛玉实在可怜。
那么,她是《红楼梦》中最痛苦的人吗?显然不是,其一,她是主子小姐,她的命运显然要比生活在贾府中的那些丫环好得多;其二,以林黛玉的小姐身份,能在深宅大院中遇到爱情的机率,实在是太小了,然而,林黛玉就有这份幸运。
那么,为什么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都觉得她是最痛苦的人呢?这是因为她能写,她能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忧伤,感染力极强。在《葬花吟》林黛玉以花喻人,是这样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而能用艺术如此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因为她的聪明,因聪明而敏感,因敏感而多疑,因多疑而尖刻,因尖刻而显得孤傲。
是的,天性聪明人的总是能比别人更多地体会到那些潜在的危险与忧虑,正是这种体验才会成为抽打在他们心灵上的鞭子,使他们比普通人更加急切地渴望着成功,渴望着用最好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才华与价值。
像林黛玉这样的人,也有人爱吗?有,并且——有多爱就有多偏。
13、曾经有一次,朋友们在讨论宝钗和黛玉谁更可爱,当然有人说宝钗好,有人说黛玉好。
有人问我更喜欢谁时,我说了这样一句:要是谁读过《红楼梦》之后,不觉得林黛玉最可爱,只能说明他还没有读懂《红楼梦》!一时,没有人再答话,以至于,我自己都觉得这样说虽然是对黛玉偏爱太多了,可是,要是不偏,还能算是爱吗?爱了,就一定会偏的。(摘自本人作品《有多爱就有多偏》发表于《长沙晚报》2011年11月17日)
据我揣测,作者的本意,也真的是觉得林黛玉最好,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直白地描写林黛玉的种种缺点。——是的,只有深深地爱着这个人,才不觉得要为这个人的缺点做种种掩饰。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对有错,有优有劣,可我喜欢的,也正是这样一个人。
但是,放到现实中,显然会有更多的人会爱宝钗而不是黛玉。作者的爱显然是偏的。有多爱,就会有多偏。
世间的爱都会有所偏颇,可以这样说:爱就偏,偏才爱,无爱不偏,无偏不爱。
15、只读一个版本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在这里展示的全是87版《红楼梦》的剧照,而且几乎全是林黛玉,除了我个人对林黛玉十分喜欢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经典的东西,我只读其中的一个版本。(摘自本人作品《只读一个版本》发表于《青少年文汇》2010年2月)
《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只看越剧的版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我只看是黄梅戏版本;《金粉世家》只看电视剧版本;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只看原著;而我最喜欢的《红楼梦》,在原著之外,我只看87年拍摄的《红楼梦》。
之所以这样坚持,是因为人都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先看的哪种形式,就会更习惯于哪种形式。
同学一定要趁自己年纪还小,多读好书,张爱玲有一句话说:出名要趁早。我在这里说:读书也要趁早。
早一天接触名著,就能早一天得到更美的感染与熏陶,读书要趁早,读好书更要趁早啊。
不管是哪种艺术形式,我都很在乎趣味性,因为我觉得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曾经有人问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多年来研究数学的有何感受,他说了四个字:“数学好玩。”这就是我将今天的讲座内容定为《红楼梦中趣》的原因。
16、人生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曹雪芹有能够写出《红楼梦》来的才华,他的人生中却是充满了凄凉,贫病交加,心爱的儿子也因贫穷而过早地夭折。
我有的时候想,如果当年曹雪芹不是经历了人生的磨难而走投无路,会不会提起笔来写《红楼梦》;如果他也像当时社会上很多人一样把自己的才华消磨在官场上的投机钻营上,你还是不是有精力写出《红楼梦》。所以,磨难对于人们来说有时是一种财富,就看你是不是充分地将磨难进行了有意义的转化,而坚持做一件事的精神才能使一个人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
我们这个民族需要《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也需要像曹雪芹这样坚持把自己的才华只放在一件事上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