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八方取材
最时评 06 张锐猝死,创业者光环背后的阴影/彭健
06 “看脸色神器”会不会成为学生的梦魇?/果冻
07 不妨原谅王楠老公暴露自己曾经的幼稚/曹林
在路上 08 苦难不值得迷恋/阿营
08 嘿,在找你的王座吗?/曹红蓓
09 努力,总不会错/武志红
10 告密者/闫晗
思想着 11 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夏肖影
12 棺材就是木头/叶子
12 为什么很多人不会说“不”/李尚龙
13 你所悲悯的人/顾怡
东西方 14 俄罗斯时尚中的信仰/孙越
14 不一样的古巴:穷且文艺/晓楠
15 印度: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国度/罗红昌
16 新西兰买猫记/汤雪梅
历史簿 17 司马光终于杀了那女孩/赵翊君
18 史上最失败的穿越者/马伯庸
18 在宣礼声中读懂一座城:埃及的亚历山大/张舒扬
19 从《三国演义》看正确的投降方式/史真相
小美文 20 穿过繁花/绿窗
20 枫叶赋/朱小平
21 没用的雨水/孙君飞
疯闻天下
月度表情 02 “博士村”打破“下沉螺旋”的启示
02 陈志成之外,还有多少需道歉的“到此一游君”?
02 “召回哥”为何被疑为“诈骗哥”
03 谁该为醉酒死的伴娘负责?
03 把实习生“卖”进工厂算哪门子教育?
03 智能手机改变“沉默的非洲”
热点聚焦 22 不妨给“阿大葱油饼”店一张“摊贩执照”
22 黄太吉关店危机:互联网思维不能当“饭”吃
23 狗咬人,人该怎么办?
24 邱少云名誉案,赔1元的善意谁感知到了?
24 戴墨镜打伞采访,女记者犯了啥错?
25 受贿“劫富不劫贫”?别把狡辩当笑话
科教文体 26 “北大屠夫”再执刀:换了姿势,换了心态
26 “买电脑者不算贫困生”到底令谁尴尬
27 网红女壁画师没有资质,谁该负责?
28 “铁闹”之殇,一场以维权为名义的闹剧
28 重判少年恶性案件也是一种教育
29 “最佳奖”变“人气奖”,百花奖出路何在?
影音书画 30 《人间世》:生死之间,真实的爱与痛
30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英雄骑驴打天下
打舆晒网
微·观世界 34 热词、言论、数读、解字
图·说焦点 38 打井工人在井下作业等
特别关注
深度 40 阿里“月饼门”之外:科技和道德的两难困境/苑少波
人物 45 希拉里:一个女政治家的史诗/佐岸
知著 50 《活着》:生命可以承受之痛/江红波
素材集合
热点对对碰 54 农家乐VS小清新:乾隆和雍正的审美差距有多大?/李玉国吴君
56 郭曹互撕VS罗吴辩论:莫让君子之辩成为绝唱/竹林居士
素材串串烧 58 富可敌国的收藏家族:用财富浇灌艺术之花/离离
60 算算古人“送礼”这本账/李鸿理
临场速用
素材变形计 62 “明星乔任梁意外死亡”素材多维透视与运用示范/张贵申
名师新课堂 64 “议例”四法——由例而发,因议而亮/唐惠忠
67 以对话布局全文,让文章活起来/付建军付琳琳
实战演练场 70 新材料作文“TFBOYS哪个方面的特点更值得借鉴”导写与演练/沈友林
青春物语
72 戏说人生/朱梦婷
74 黄土地上种黄豆/刘文洋
75 夜幕下的末班车/潘越
76 锦绣/李可星
“明星乔任梁意外死亡”素材多维透视与运用示范
语文组 张贵申
9月16日深夜,网上突然爆出知名影视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死亡的消息。关于其死因的猜测迅速霸占舆论场。随后,上海公安部门发布消息称,经法医初步鉴定,排除他杀可能。9月17日,乔任梁所在经纪公司发布独家声明,痛悼他的离世,其经纪人透露:乔任梁之前就患有严重抑郁症,长期失眠一直困扰着他,尤其是去年有几个阶段,有些传言和诽谤对他造成很大困扰,加重了其病情,乔任梁确实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然而,相关热议并没有因这则声明而结束。
一方面,乔任梁死亡的消息传出之后,其圈内好友纷纷发微博表示哀悼,而其挚友陈乔恩并没有发布相关消息,于是,一些网友以训诫的语气,质问陈乔恩为什么没有在公共社交媒体上及时表达出悲伤;乔任梁的好友井柏然在参加完乔任梁的追思会之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一张带有“微博再见”的图片,成为又一个宣布退出微博的明星。至此,网络暴力和明星在舆论下的生存状态成为网友热议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网友也借着乔任梁之死,大量科普有关抑郁症的知识,让这种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透视一:他人不是审判者,道德绑架亦是精神暴力
很多人习惯了单一化和集体化的思维模式,他们善于塑造出一种想象中的“应该”和“完美”的情境,然后寻找和筛选那些没有进入自己设定的情境中的人,加以砍伐和修正。或许,直到今天,他们仍然并不清楚,这种逼迫他人满足自己狭隘的道德想象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暴力。
【运用示范】
在我们的教育系统和文明习得中,几乎没人告诉我们,逼人表态是一种侵犯。而与此相反,有某些文化一直在默默鼓励着人们强迫他人表态。所以,很多人把不触及肉身的暴力并不当做暴力,把逼迫他人表态当做一种正义和见义勇为,善于假装英勇地用廉价的口水对他人进行一场场虚拟的批斗。
乔任梁的去世引发了一次极其吊诡道德拷问,最初,一群人挤眉弄眼地嘲讽他的死因,很快,这就被另外的人加以指斥这不道德,而与此同时,一些人又迅速转向那些尚未表达哀悼的乔的友人,认为这样保持沉默不近人情。就这样,乔任梁死后的舆论场仿佛成了一些人进行的道德表演的秀场。这群参演的主角很快就开始斥责未能及时进行表演的人,斥责他们为什么不赶紧加入群众演员的队伍。这场莫名其妙迁怒于陈乔恩的闹剧让陈乔恩的团队后来不得不及时补充了表态,称陈乔恩因为好友离世极度悲伤,泪流满面而无法上妆。这种极具画面感的回应,不知道我们该感到残忍还是该觉得好笑,或者,二者兼具?
处理悲痛与哀伤,是一件极其私密的事。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方式,有人暴饮暴食,有人水米不进,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大放悲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悲伤,作为有同理心的动物,我们应该明白,在他人处理心理伤痛的当口,保持安静,给予同情,不去指摘,是一种必备的道德和教养。
(杨时旸《陈乔恩没有义务向公众证明自己的悲伤》)
透视二:以仁者之心关注抑郁症患者,唤起人们的良知意识
乔任梁的死了再次将抑郁症摆在了公众面前,但让我们真正感到难过的是,我们又一次通过一场悲剧完成了一次全民科普。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该具有仁者之心的,摆正心态,在平常的生活中以一颗仁者之心关注那些抑郁症患者吧,不要再又一个悲剧发生的时候才再次想起他们。
【运用示范】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也不是用“做人哪,最重要的是要开心”之类鸡汤就能治愈的,它会让人大脑仿佛被绑架,连语言都无法组织;它跟网上戏谑性的“整个人都不好了”“生无可恋”断然不同。
在乔任梁去世事件上,确实有人恶意造谣或带着看客心态说三道四,但让人感到慰藉的是,一些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论坛上都借此“安利”起了抑郁症知识,掀起了相关讨论:有人分析了其生理易感性基础,还有人列出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还有以往的患者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些若能让更多人跳脱对抑郁症的想象,看到其病理本质,也是好事。
更乐观的情形,则是在高强度关注中唤起制度缺口的填补:就在前些天,国办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加强对抑郁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关注相关治疗,缩减我国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比重(约1%)跟许多国家(20%)的差距,像有些国家那样推出防治中学生抑郁症的教材。
给乔任梁以伤悼,给抑郁症以更多关注,这也是赋痛悼以意义的方式。
(仲鸣《给乔任梁以伤悼,给抑郁症以关注》)
透视三:“贵圈真乱”之外,艺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对于普通人来说,抑郁症也许是非常“小众”的疾病,但在娱乐圈,这病似乎普遍得多。早有媒体盘点过因得抑郁症二无法工作甚至想要自杀的艺人,最广为人知的大概是坠楼自杀的张国荣。实际上,愈是在娱乐业发达的国家,抑郁症在娱乐圈愈是常见。韩国相关统计显示,40%的韩国艺人患有抑郁症,30%的艺人表示曾想过自杀。
【运用示范】
仅仅因为诸多悲惨事件的发生而呼吁关注抑郁症,除了消耗流量外于事无补。如果是极少数的艺人由于抗压力差从而患病,不足为奇。但如果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就不能只从呼吁重视抑郁症的层面来讨论了。
网络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的恶意评论可能让当事艺人立刻崩溃,公司间的不良竞争或者恩怨纠葛也可能集中反馈在艺人身上。一定程度而言,艺人的工作甚至私生活,是社会负能量的一个宣泄口。但你我茶余饭后的谈资,却可能让承受这一切的人——镜头中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身心俱受重创。
艺人工作繁杂,尤其所谓的当红“小鲜肉”、“小花旦”们,面对高强度工作已十分疲惫,还要应对无孔不入的外界评价,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偷拍”得来的明星隐秘一面,能满足吃瓜群众的窥私欲,由此衍生的“狗仔”行业在今天愈发壮大。而关于这个行业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心里默认的和“狗仔”们自我辩驳的的理由无非是:明星是公众人物,忍受外界更多的注视和议论理所应当。但这个“理所应当”的限度却很难用行业自律去把握,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明星自嘲“会拉好窗帘”。
80多年前,阮玲玉那封“人言可畏”的诀别信,到今天还字字泣血。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使得人言更加可畏,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明星,在为自己和这个行当创造巨大利益的同时却始终承受着娱乐圈无情且速朽的生存规则。
(米萝《抑郁症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病态》)
(本文已发表在《疯狂作文素材控》2016年第1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