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 孟俊梅
地理学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高中地理课程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科学领域,兼具文科的识记性特点和理科的逻辑性特点,加之学生对地理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于课内的狭小空间和有限的时间——来自于课堂甚至仅仅是考试,常有学生感慨说:“明知世界很精彩,学起来总是很无奈”,因此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效果自然不好。
要想使学生能深刻的记忆并灵活应用,除了要求学生把该记的记准、记牢外,还应用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我发现,果如古人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语文说明文中的四招,就可以让地理课堂鲜活起来,取得好的识记和理解效果。
第一招:举例子
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事例,使枯燥空洞的知识变得生动可感。
讲到“全球变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时,介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反常情况”:俄罗斯的冬季没有了大雪飘飞,出现的是绿草如茵和熊难以冬眠;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因无雪可滑不得不取消滑雪赛事;加拿大境内有“世界第一冰河”之称的河流依旧流水淙淙;我国冬运会举办地负责人也为高温不冷犯了愁。
讲到“政策及政府的干预对农业的影响”时,结合本地情况举例:前些年,粮食作物的政府指导价格高,农民多种粮食作物;近几年,粮食作物的政府指导价格较低,农民开始从粮食生产转向大量种植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棉花、芦笋、辣椒、蘑菇、大棚蔬菜等作物。
讲到“村落的外部形态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时, 结合本地情况举例:我们的家乡地处河流较少的华北平原地区,因而我们居住的、见过的村落多呈现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第二招:作比较
通过比较,呈现两者或多者间的异同,呈现两者或多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区位选择和区位条件分析”涉及到工业、农业、城市、城市内各功能区、交通网中的线和点、旅游资源开发的等多方面内容,知识的零散性、细微处的异同使得学生在复习和联系中经常是费力不讨好,原因主要是孤立的看待问题,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个专题,进行总结,侧重于多者之间的异同分析。通过比较,学生的思路明晰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讲到“不同国家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不同,因而人口政策不同”时,将我国和俄罗斯作比较:两国面积相差并不悬殊,但我国人口基数大(13亿多),增长快,大量的新增人口对社会、环境、资源等产生巨大压力,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因而我们必须坚定不懈的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俄罗斯近年的人口呈现为负增长,每年净减约80万人,社会上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因此俄罗斯杜马通过了一条法律:俄罗斯人14、15岁即可结婚,目的就是为了扭转目前的局面。
第三招:打比方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能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
“等值线图的判读”是重点、难点,更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等值线的类型很多: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等,每一种等值线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判读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辅书多会给学生进行一定的规律总结(如“凸大为小,凸小为大”):等压线、等温线判读中的“高高低低”,等高线判读中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等,虽易记,但实际若不真正理解仍难以准确运用,所以我给学生打了一个比方:等值线的特点就在于线上各点数值上的相等,如同大多数人也有的一种“从众”心理,不愿意与大多数人差距太大,因此生活中个子偏高而又不想“鹤立鸡群”的女士不再青睐高跟鞋,个子偏矮而又不愿“低人一等”的女士多喜欢穿高跟鞋。依此推理可知:在等值线上,向数值大处凸起的数值较小,向数值小处凸起的数值较大,即“凸大为小,凸小为大”。
学生在做题时就会由理解的道理入手,因题制宜,灵活运用,效果不错。
第四招:引资料
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是精炼的主干知识,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熟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而他们获得相关材料的渠道和时间毕竟有限,因而我经常给他们寻找与国内外热点事件相关的资料,或穿插在课上讲述,或整理之后印发给学生,或制成为多媒体课件,新鲜而丰富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的精神,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在“神六”飞天时,录制视频材料,收集有关介绍飞行情况和宇宙情况的文字资料;收集有关“冥王星降级”事件的文字资料,使他们对广袤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我国的“乙醇汽油”事业方兴未艾,在巴西却已技术成熟;结合课程设置,搜集有关“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首钢外迁”、“泛珠三角洲经济圈建设”、“三峡工程”、“浦东建设”、“巴以冲突”、“石油价格”、“朝鲜核试爆”等等重大事件的背景素材和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更多一些;使他们觉得这些大事不是遥不可及的,带着浓重的好奇和兴趣去了解,逐步熟悉,做题时就不是挤牙膏般的挤自己的生硬记忆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意识精选例子、资料,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就会使课堂充满着新奇与期待,地理课堂就会鲜活起来!